都市人失眠的相关污染因素有哪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之带来的一系列疾病也应运而生。许多国家的调查资料均表明,某些失眠症(什么是失眠?)的形成与现代生活中的环境因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1)地磁减弱:现代都市高楼林立,长期生活在高楼上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难以享受地磁场的充分保护,从而出现了顽固性头痛的失眠,有时还伴有头晕、腹泻等症状。据报道,这种因缺磁引起的头痛和失眠,采用磁枕、磁椅、磁力床等人造磁场补充调节后,疗效令人满意。

(2)强节奏音响:现代舞厅的节奏音响越来越强,家庭的音响设务也毫不示弱,迫使许多人的神经始终处于紧张、兴奋状态。震耳欲聋的音乐响声,不仅严重损伤人们的听力,还影响到自主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人们受到这种类似噪声的强节奏音响刺激后,就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头痛、头晕、耳鸣、并难以入眠。

(3)耀目光源:白天城市高层建筑的玻璃墙令人头晕目眩;夜晚闪烁的五彩灯、照明灯、信号灯、霓虹灯,令人眼花缭乱。不仅危害人的视觉,而且干扰大脑中枢神经功能。人们长时间地受这种耀目光源的刺激,便会引起头痛、心烦、失眠,有的还会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迅速减退,食欲不振等症状。

(4)微波污染: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无线电发射台、电视转播台、雷达等星罗棋布;高压线网、电气化铁路纵横交错,加之微波炊具的出现,使微波污染防不胜防。据研究,长期接触微波辐射,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造成有害的影响。许多国家的调查发现,不仅长期从事各类微波作业的人员中患头痛、失眠的比例很高,而且住在附近的人少人也出现头痛、疲乏、失眠或嗜睡以及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造成失眠环境因素有哪些?

所谓环境一般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如出差、旅游、探亲、出国等环境不适应,或是温、湿度差距特大都会引起失眠(人为什么会失眠?)。乘飞机到异地而造成的时差性失眠;长途乘车、乘船,尤其是处境龌龊、拥挤、嘈杂、空气污浊、闷热、缺水少食,大小便都不方便当然可造成失眠。此外,由于环境的变化尤其是长途乘车、船引起旅游性精神病的报道并不罕见。居室内外环境有噪声、机器声、喇叭声车辆声等均可造成失眠;照明灯的强光,电弧光的光刺激也可造成失眠;房间色彩不协调,如以红色为主也可引起失眠;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床垫太硬或过软、枕头的高低软硬不合适等也是失眠的因素之一。邻里之间不和,同事关系紧张,也常常可引起失眠。据报道,有一位女性独身居住,其失眠是因半夜起来如厕时发现床前有一条蛇盘着一只老鼠,顿时受惊。从此,她每天夜里都要开灯睡觉,这扰乱了原有的生物钟,导致长期失眠。在接受心理治疗后,她养了一只猫,从此室内老鼠绝迹,夜里睡觉不用再开长明灯,失眠症也随之消失。由此可见,适宜的睡眠条件与环境,对于失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颈椎病的物理疗法有哪些?

所谓物理疗法,就是上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素,如声、光、电、热磁等,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目的方法。它在颈椎病的非手术疗法中占有相当的地位。物理疗法可选择的种类较多,并可根据颈椎病的不同型、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物理因子。例如颈部的干扰电疗、音频电疗、直流电离子导入、超声波、红外线、泉州光和蜡疗等,对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止痛、消除神经根的炎症水肿及缓解粘连均起积极作用。

颈椎病治疗的常用特理方法有:

(1)离子导入疗法:是一种利用直流电场作用的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将各种中西药物(普鲁卡因、碘化钾、威灵仙、陈醋等)作用于颈部以治疗颈椎病的特理疗法。该疗法一般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15~20次为一疗程。

(2)中药电熨疗法:是一种在以袪风散寒、活血通经为主的中药热敷基础上,再叠加上直流电或低频脉冲电流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它兼有中药熏蒸、温热疗法和低频电疗法的共同治疗作用,故有较好的止痛、消炎、改善神经、关节和肌肉功能状态的治疗效果,对神经根型、颈型效果明显。治疗每日1次,每次15~30分钟,15~20次为一疗程。

(3)间动电流疗法:将电极置于颈一肩、臂痛点处,使用间升或疏密波可对症止痛;置于颈交感神经节处,使用密波,对椎动脉型及有交感神经症状者的效果较好。

(4)感应电疗法:以脉冲方式或配以离子导入等方法作用于颈背部肌肉,提高肌张力,加强肌力,可使肌力,可使长期、反复发作所致颈背肌力减弱的患者得到恢复。

(5)超刺激疗法:以波宽2毫秒,频率约100赫兹的方形波,用患者可耐受的最大电流作用于颈椎部位,称为超刺激疗法。其作用类似间动电流,因电流强度刺激性大,故止痛活血效果明显而迅速。

(6)无痛精针刀疗法(小针刀疗法):主要解除因肌肉痉挛、粘连对血管神经的刺激压迫,达到恢复颈部的正常生理功能。适用于颈型、椎动脉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病临床表现复杂,涉及的肌肉肌腱多,治疗各异。

(7)高频电疗法:目前常用的有超短波、短波、微波等方法,利用深部电热作用使位于椎管、椎间孔、横突间孔内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等组织血液供应改善,以利于受刺激、压迫的脊髓、神经根等组织恢复,对脊髓型和椎动脉型疗效较好。

(8)超声波疗法:在温热疗法的基础上,用接触移动法,将超声波控头作用于颈后及两侧颈部,对颈型和脊髓型患者有效。

如何应用运动性颈托治疗颈椎病?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用生物力学和祖国医学中“动静结合”的原理,研制的运动性颈托是一种较为新颖的颈椎病治疗的器具。它主要是由弹性支垫、下颌托片(中心及侧位)、升降杆、球形关节、调角螺旋、托盘等组成。

由于人类日常活动最多的是低头弯腰,而长期头部的前屈,头部的重量迫使颈部伸肌、韧带负担加大,使颈部伸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同时颈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也显著增大;过度的弯腰也势必表现为头部前屈。运动性颈托主要是通过增加支撑点的数量,使头部重心落在附加的支撑点上,以平均分配肌肉张力,降低颈部伸肌的紧张程度,缓解疼痛,并通过无重力负荷状态下的运动,加大颈椎关节活动幅度及灵活性,改善或加大脑血流量,预防或分离神经根粘连,消除颈椎关节功能障碍。

具体应用运动性颈托时,首先将升降杆调节至适当高度(保持视距约33厘米为最合适),根据个体下颌发育的差异调节下颌托片,将3个托片牢靠地支持住下颌骨3个着力点,通过调节调角螺丝,使球丝关节可充分滑动,在球形关节的带动下,患者可进行颈部屈伸、侧屈、旋转活动。通常为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以颈部有轻松感为宜);也可安排在书写过程中进行,每书写1小时运动10分钟。在运动前若能配合10~15分钟的颈部热敷或颈部牵引,则效果更理想。

运动性颈托操作方便,在经过一个适应过程后,患者 即可自行操作,可在家中自行治疗或作为颈椎保健的运动工具。除了各种类型的颈椎病外,颈椎创伤及手术后恢复期,视力的保护等均可使用运动性颈托。

自我颈部牵引时应注意什么?

自我颈部牵引必须由医生指导,并告知注意事项后方可进行。一般说来,自我颈部牵引(是否可以在家庭开展自我牵引?)时应注意的有:

(1)牵引带应柔软、透气性好,枕一颌连结带、悬吊带要调为左、右等长,使枕、颌及左、右颌侧四处均等。

(2)挂于牵引钩的牵引带二端间距为头颅横径的2倍,以免两侧耳朵及颞部受压,影响头部血液回流。

(3)牵引绳要够长(约2.5米长),要结实,牵引架的固定要可靠。

(4)牵引重物高度以距地面20~60厘米为宜,即病人站立后重物可落在地上,悬吊的绳索要在患者手能够到的范围。

(5)牵引的角度要采取轻度前屈位,即头前屈与躯干呈10~20度角。

(6)牵引的重量可从3~5公斤开始,逐渐增加到8~10公斤。每日牵引的时间在10~30分钟左右,每一疗程以3~4周为宜。在症状缓解或消失较快时,不应过早中止牵引,以减少复发率,具体的牵引重量和时间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牵引效果而定,一般以牵引时无头晕、颈部疼痛等不适,牵引后症状减轻,无疲乏无力的感觉为宜。

有时在自我牵引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也会出现一些不适情况,如出现下颌疼痛、颈部肌痛、腰痛等现象。下颌疼痛往往是由于牵引带过紧、压力过大,可用海绵或薄毛巾垫于下颌部的方法予以解决;颈部疼痛是颈部肌肉本身因颈椎病而痉挛或牵拉所致,因此,在牵引前用热敷等物理疗法可缓解;腰痛则通常由于坐的姿势有问题,可通过调节坐凳高低、屈曲膝关节,或脚置于小脚凳上来缓解。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牵引治疗后,症状无缓解,或在此期间症状有加重者,则应停止自我牵引,及时就诊,查明原因,以得到及时无误的正规治疗。

是否可以在家庭开展自我牵引?

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颈椎病的广泛深入认识,各种各样的颈部牵引装置被开发并应用于临床。除了常用的颈椎磅秤牵引装置外,较先进的是由电脑控制、根据不同要求设定多种牵引装置外,较先进的是由电脑控制、根据不同要求设定多种牵引程序的电动牵引装置。这些无疑为治疗颈椎病创造了极为优越的条件。

但是,颈椎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治疗也不能“立竿见影”。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路程较远,工作繁忙等因素,往往会使有些患者不能坚持牵引治疗。那么,是不是有可以在家庭中进行的简便牵引方法呢?

回答是肯定的。由于牵引装置的基本原因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及杠杆等较简单、易理解的力学原理,制作也不太复杂,而且现在有不少厂家也能生产不少适合家庭牵引用的牵引架,以利于患者自我治疗,所以,家庭自我牵引是可行的。

现将家庭自我颈部牵引的用品及简易装置介绍如下:

(1)牵引带:一般用薄帆布或厚棉布制成。

(2)牵引弓:形状似衣架,中央连接牵引绳,两端有钩固定和挂住牵引带。

(3)牵引绳:通常选用光滑、阻力小的蜡绳,长度约2.5米左右。

(4)滑轮及固定装置:可根据房间条件固定于门、窗或墙壁上。

(5)牵引重物;可用大约1.5~2公斤的重锤、沙袋、砖块或其它小重量物品。

另外,也可用徒手牵引方法,在症状明显时,作临时缓解之用,方法为双手十指交叉置于后枕部,头后仰,双手逐渐向头顶方向用力,持续5~10秒,连续3~4次;或两手的大拇指点于二侧风池穴,头后仰,大拇指用力向上,并揉按数分钟,也可起到缓解作用。

在利用牵引架进行家庭自我颈部牵引时,有一点要特别着重指出的是,这种牵引必须由医生指导,并告知注意事项后方可进行。牵引方法基本上与坐位牵引相仿。

常用的颈部牵引方法有哪些?

颈部牵引应用较为广泛,因此颈部牵引方法也较多。根据牵引中不同的因素,可大致分类如下:

(1)按照牵引体位可分为坐位牵引、卧位牵引和斜位牵引。一般来说,坐位牵引适用于轻症和中度患者,使用较为简便,各医院采用得较多;卧位牵引则适合于24小时持续牵引的重症患者;斜位牵引则适合于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后二者治疗方法一般适合于住院治疗的患者使用。

(2)按照牵引力不同来源可分为自身体重,重锤和动力牵引。自身体重牵引通常是在斜位条件下由患者自己的重量来完成;由沙袋等附加重量充当牵引力的则称为重锤牵引;动力牵引由可利用充气、电动装置等施加外在牵引力的方式来完成。

(3)按照牵引重量大小可分为轻重量、体重量和大重量牵引。轻重量牵引的重量一般为1.5~2公斤,多用于需较长时间牵引者;体重量牵引则是一种接近体重的重量行短暂牵引的方法;大重量牵引则介于二者之间,重量一般在体重的1、13~1、10之间,时间为15~30分钟左右。

(4)按照牵引时间长短可分为短时间或长时间牵引。短时间牵引一般每次在15~30分钟左右;长时间牵引往往适合于住院病人。牵引时间的长短与牵引重量有关,如体重量牵引,则一般每次持续15~30秒,连续3次,每次间隔1~2分钟。

(5)按照牵引连续性可分为持续性和间歇性牵引。持续性牵引在整个牵引过程中始终保持牵引力;间歇性牵引由在牵引过程中有几次间隔时间。

另外,牵引方式又可分为枕颌带、头颅牵引弓、充气支架和机械装置牵引等多种形式。

由上述各种因素组合,可有许多颈部牵引的方法,各医院也往往根据自己的条件和不同和治疗经验加以选择。但一般而言,国内多采用坐位、大重量、短时间或持续性、枕颌带的方式,重量从4公斤开始,随疗程逐渐加至10公斤,每次时间大约为15~30分钟,每一疗程在20次左右。

颈椎病颈部牵引起什么作用?

颈部牵引是国内外颇为流行、也较为公认的颈椎病治疗的基本手段,并具有一定的疗效。那么,颈部牵引的主要作用有哪些呢?

颈部牵引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典线状态,从而使颈椎残线不正的现象逐渐改变,甚至恢复正常;纠正了椎体的倾斜,使椎体间关节的扭典曲、松动和错位等轻微的可逆性病理必变也可随之消失。

通过颈部牵引可使患椎椎间隙逐渐被牵开。有人通过牵引前后X线片对比证明,牵引后每一椎间隙可增宽2.5~5毫米。同时牵引降低了椎间盘内压或使椎间盘内产生风压,后纵韧带张力增强,使早期、轻型患者在突出物尚未与周围组织形成粘连时,易于回纳,并可加强颈椎的稳定性。

随着椎间关节的牵开,两侧狭窄的椎间孔和嵌顿的小关节滑膜也可被牵开,缓解了对神经根等组织的压迫与刺激,同时牵引的固定制动作用限制了颈椎活动,减少了因活动所造成的刺激或摩擦,有利于神经根及周围软组织局部炎性水肿充血、渗出的吸收与消退。

此外,牵引可使颈部痉挛肌肉逐渐放松,缓解疼痛症状,并使受限的功能运动得以恢复;早期因局部松动变位引起的椎动脉曲折、痉挛现象也可随牵引而改善,从而有利于大脑供血和脑脊液、脊髓血液循环的改善。

造成失眠心理因素有哪些?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各种矛盾日益增多和家庭的不稳定,使人们的精神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焦虑症、抑郁症等不断发生,失眠(如何诊断失眠?)的症状随之而产生。常见的失眠的心理因素有情绪紧张不安,心情抑郁,过于兴奋、生气愤怒等。研究表明,在300例失眠患者中,其中85%的人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例如,情绪紧张不安,心情抑郁,过于兴奋、生气愤怒等心理因素能引失眠。有学者研究发现,在300例失眠患者中,其中85%的人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忧郁症、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大多失眠。心理因素对失眠有着重要的影响,反过来失眠又影响到人的心理。失眠使人精力不足,精神委靡,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沉,使人急躁、紧张、易发脾气,降低人的学习效率与工作效率。长期失眠有可能使人的感受能力降低,记忆力减退,思维的灵活性减低,计算能力下降,还会使人的情绪状态发生一些改变。失眠对人的心理影响程度不仅取决于失眠的长短和严重的程度,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失眠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对失眠的认识态度。有人虽患有严重的失眠,字正腔圆神状态仍很正常;但有人即使偶尔失眠,也是叫苦连天,情绪一落千丈,严重影响工作与学习。消除对失眠的恐惧感,对梦有正确的认识,讲究睡前心理耻生是预防与治疗失眠的重要心理条件。在众多的因素之中,最重要的是心理、精神因素,它约占慢性失眠患者的半数。短时间失眠。常是因环境应激事件引发,而一旦这种应激逐渐消退,就可恢复正常睡眠。人的正常睡眠需要有良好适中的情绪条件,任何原因引起的过分喜、怒、忧、思、悲、惊、焦虑等都会影响睡眠的质和量。3~4岁以下的儿童在入眠前可有短暂的烦躁不安可视为正常现象,家长常常恐吓的办法或威胁以及打骂手段强迫入眠,孩子肯定会产生一种既恐惧又愤恨的心理,不得不睡,睡后常出现夜惊或做恶梦。

人格障碍多是表现在情绪和行为方面明显与众不同。如敏感多疑、警觉性过高、总是用审视的目光看周围的事物、容易产生嫉妒心理、不能容人、对拒绝和欠友好久久耿耿于怀以及固执任性为特点的偏执型人格;思维不灵活、常有奇异想法、好作白日梦、情感冷淡、缺乏强烈或生动情感体验、行为退缩不合群、害羞胆怯、孤僻内向、古怪、人际交往有明显缺陷、缺乏知己为特点的分裂型人格以及其他人格有缺陷的人,心理防御能力很差的人,一遇风波或是不被人们注意到的小事都会使他们心神不安或通宵不眼的人格特点的人都可能失眠。

从门诊当中接触到的失眠患者来分析,由生理因互、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及饮食因素所致者的病例数远远少于由心理因素所致病的病例数。其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1)“怕失眠”心理:许多失眠患者都有“失眠期特性焦虑”,晚上一上床就担心睡不着,或是尽力去让自己快入眠,结果适得其反。人的大脑皮质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白天时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工作一天后,就需要休整,进入抑制状态而睡眠,待休整一夜后,又自然转为清醒。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相互协调,交替形成周而复始的睡眠节律。“怕失眠,想入眠”,本意是想睡,“怕失眠,想入眠”的思想,本身是脑细胞的兴奋过程,因此,越怕失眠,越想入眠,脑细胞就越兴奋,故而就更加失眠。

(2)“梦有害”心理:不少自称失眠的人,不能正确看待梦,认为梦是睡眠不佳的表现,对人体有害,甚至有人认为多梦就是失眠。这些错误观念往往使人焦虑,担心入眠后会再做梦,这种“警戒”心理,往往影响睡眠质量。其实,科学已证明,每个人都会做梦,做梦不仅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而且是大脝 的一种工作方式,在梦中重演白天的经历,有助于记忆,并把无用的信息清理掉。梦本身对人体并无害处,有害的是认为“做梦有害”的心理,使自己产生了心理负担。

(3)自责心理:有些人因为一次过失后,感到内疚自责,在脑子里重演过失事件,并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妥善处理。白天由于事情多,自责懊悔情绪稍轻,到夜晚则“徘徊”在自责、懊悔的幻想与兴奋中,久久难眠。

(4)期待心理:是指人期待某人或做某事而担心睡过头误事,因而常出现早醒。比如有一位上夜班女工,常于晚7时睡觉,因害怕迟到,睡得不踏,常常只能睡上1~2小时,就被惊醒,久之便成了早醒患者。也有的人晋升、职称评定、分房结果快要分布前,往往也处于期待兴奋状态,难以入眠。

(5)童年创伤心理的再现:有的人由于童年时受到“丧失父母”、“恐吓”、“重罚”等创伤而感到害怕,出现了怕黑夜不能入眠的现象,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好转,但成年期后,由于受到某种类似儿童时期的“创伤性刺激”,就会使被压抑在潜意识的“童年创伤性心理反应”再现,重演童年时期的“失眠现象”。

(6)手捉无措心理:有的人在受到突发事件刺激后,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感到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以致晚上睡觉时也瞻前顾后,左思右想,但始终处于进退维谷、举棋不定的焦急兴奋状态。

各型颈椎病选用哪些治疗方案较为合适?

颈椎病治疗有许多方法可供选择,但各型颈椎病的症状不同,相应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那么,各型颈椎病选用哪些治疗方案较为合适一些呢?

(1)颈型:一般可采用牵引、理疗、推拿、西式手法、医疗体操、小针刀疗法、中草药等非手术疗法,均可见效。少数有残存症状者可用颈围保护等一般措施继续治疗,原则上不须手术。

(2)根型:也主要采用牵引、推拿、理疗、医疗体操、药物、中草药等非手术疗法,其中采用牵引、医疗体操、推拿三者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效果较好。症状较严重者可辅以维生素B1、抗炎灵等药物或中草药治疗。手术仅用于经非手术治疗后上肢放射痛严重、肩臂部肌力减弱、明显肌萎缩等症状仍严重的病人。

(3)椎动脉型:可选择理疗、牵引、药物、颈围、中草药等方法,并可用抗凝疗法。在进行推拿、西式手法等手法治疗时,应避免幅度较大的旋转等手法,以防止牵扯、激惹椎间孔或椎管内窦脊神经,兴奋交感神经而引起眩晕,恶心等症状。

(4)脊髓型:手法治疗仅适用于病程短、症状较轻者,但原则上禁忌牵引、推拿及西式手法治疗,可使用保护性颈围、减少颈部活动及用中草药活血等疗法。手术对较严重的病例应及早进行。

(5)混合型:基本上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有重点、有目的地采用针对性方法进行治疗。

颈椎病患者康复疗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颈椎病患者的康复疗法较多,综合起来大致可有牵引、医疗体育、物理疗法、西式手法、药物、固定和制动、手术、推拿、针灸/针刀疗法和中草药等方法。但对于每个人颈椎病患者来说,并非每一种疗法均需要采用,也并非每一种疗法都适宜。由于颈椎组织结构的特点以及各型颈椎病病情不同,各种治疗方法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在治疗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大致相同的,现分述如下:

(1)任何康复手段均应符合颈椎的生理解剖特点,如牵引须掌握一定的时间和重量,推拿切忌粗暴,以避免意外或加速病程发展。

(2)非手术 疗法一般可使颈椎病症状有较大幅度的减轻,尤其是早期患者,可有较明显的好转。因此,在整个治疗措施中,应首先选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方法的实施要求是正规治疗,针对不同患者,采取相应治疗后,基本上要按该方法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非手术疗法可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例如牵引、医疗体操、推拿、理疗、针灸等方法,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所以一般治疗措施不应过多,而且有时有些治疗方法(如大重量牵引、重手法推拿等较强烈的疗法)不可同时并用。

(4)手术疗法仅对正规非手术疗法效果不佳、症状仍较严重的患者方可使用。如神经根型患者上肢感觉障碍、肌力下降和反射异常明显者;脊髓型患者呈进行性脊髓损害症状者;椎动脉型有猝倒症状或食管压迫型有明显食管压迫症状者。

(5)手术疗法前后,非手术疗法的作用不可忽视。术前非手术为手术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减轻或消退了水肿、渗出等炎性反应,以降低术中意外的可能性;术后非手机疗法离则有助于加强手术疗效,更好地使患者痊愈。

由于颈椎病是一长期、慢性、进行性疾病,且容易复发,所以,基本原则中更提倡患者的自我治疗、自我保健。在家庭或工作余暇,通过简易可行的治疗方法达到治疗的目的,去除生活和工作中的不良因素,预防病情发展和复发,则是治疗颈椎病、降低复发率的更为有力的措施。

颈椎损伤后为什么易得颈椎病?

有较多的颈椎病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在追问病史时,一般都可以发现患者曾有过不同程度的头颈部外伤史。有人曾调查过数千名颈椎病患者,发现具有明显头颈部外伤史的超过半数。显然,头颈部的外伤与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相当密切的关系。颈椎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一些特别症状?

头颈部的外伤除了可以造成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甚至四肢瘫痪等较为严重损伤外,尚可造成急性髓核突出、前纵韧带损伤,或由于颈椎局部肌肉、韧带、椎间盘损伤造成的颈椎椎节不稳等病理性损伤。在这些损作的痊愈过程中,由于血肿、炎性渗出物的纤维化、机化,或是骨折后骨痂的形成,都可在不同程度上导致椎间盘弹性降低、间隙变窄,颈椎小关节,尤其是钩椎关节、后关节等处骨质增生,黄韧带等支持组织也可退变、增生、钙化,甚至可形成永久性的椎间孔狭窄、椎管狭窄。这些外伤后的退行性改变可刺激、压迫相邻的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从而产生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易演变为颈椎病的头颈部外伤可由许多原因引起。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交通意外一般为首发因素。除了车祸所致颈椎骨折外,高速行驶的车辆突然刹车可造成“挥鞭样”颈椎、颈部脊髓损伤。体育运动锻炼和军事训练中因过大负荷或不适当适动也可导致椎损伤,如足球运动中的头顶球、游泳中的跳水等,均可加重颈椎负荷而致损伤。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头颈部的防护,防止潜在性的危险是极为必要的,例如,机动车高速行驶时要系好安全带,老实巴交动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等等,均可避免或减轻头颈部的损伤。

至少头颈部损伤后间隔多少时间可致颈椎病,病情严重的程度如何,则要看头颈部外伤的部位、严重与否,以及恢复的程度等状况而定。一般来说,对头颈部外伤后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对预防外伤性颈椎病有一定的帮助。

颈椎骨质增生就一定是颈椎病吗?

颈椎部位X线片上若有密度增高的表现,则一般提示颈椎部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有不少患者由此就怀疑自己得了颈椎病。那么颈椎骨质增生是否就一定是颈椎病呢?什么样的颈椎病患者易产生眩晕症状?

从颈椎骨质增生起因来看,颈椎部位的骨质增生只是由于颈椎为了适应长期的运动和负荷而产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变化。这种退变是自人体出生后,随着人体的发育、生长与成熟的同时逐渐产生的,伴随着年龄增长,这种骨质增生则似乎成了所有老年人所共有的表现。除了颈椎之外,活支关节,特别是负重关节也均可见到这种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颈椎的骨质增生并不预示着骨赘可能或已经压迫神经,脊髓,临床上也可能不产生任何症状,所以,颈椎的骨质增生只是人体整个退化过程中的一种表现而已。

但是,一旦颈椎骨质增生后,使得椎管、椎间孔、横突孔等变狭窄,造成脊髓,脊神经根和椎动脉的刺激与压迫,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状时,这就不是单纯的颈椎骨质增生,而是名副其实的颈椎病了。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颈椎病的病理变化可有骨质增生,但有骨质增生并一定都得颈椎。另外,颈椎病的严重程度也并非与骨质增生的有无和大小成正比,而是要看其病理变化刺激或压迫的部位。在临床上,医生一般要通过病史、症状、体征X线片等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后才会作出诊断,而单靠X线片上有否骨质增生是不能随便下颈椎病的诊断的。所以,单纯X线片上的骨质增生仅仅为临床上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资料。

慢性颈肩背部疼痛如何与颈椎病相鉴别?

有些病人因为反复的颈肩背部产而怀疑自己是否得了颈椎病(什么是颈椎病?)。其实引起慢性颈肩背部疼痛的原因很多,例如颈部扭伤、外伤、肩关节周围炎、落枕、慢性肌纤维织炎、筋膜炎、韧带劳损等软组织疾患,均可引起颈肩背部慢性肌紧张性疼痛。此外,畸形、感染、肿瘤、风湿性炎症、结核等也可以引起慢性颈肩背部疼痛。那么,如何才能与颈椎病相鉴别呢?

颈部扭伤和落枕往往由于颈部活动不当或睡眠中体位不良以致局部肌肉被扭伤。压痛点不像颈椎病一样位于棘突部,而是位于肌肉损伤部,以肩胛内上方多见,且伴有肌肉痉挛,可触及压痛明显的条索状痉挛肌束,颈部牵引不像颈椎病一样症状消失或缓解,反而疼痛加剧;对封闭疗法则有明显效果。

肩关节周围炎疼痛往往在肩关节处,颈部症状仅为受牵拉后产生。其特征性表现为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表现无明显颈椎病理改变。但有时与颈椎病伴发,在诊断上易造成混淆。

肌纤维织炎则有风寒、潮湿、劳累、扭伤等明显诱因。局部肌肉僵硬,以酸痛为主,范围较大,多无固下压痛,按揉有明显舒适感。

总之,是否有颈椎病,可根据患者发病情况、诱发因素、病史、体征、X线片及其它辅助检查加以区别,尤其是X线片,在鉴别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价值。

睡眠不足影响孩子身高吗?

有些家长常常埋怨自己四五岁的孩子早晨赖床,即使在父母的千呼万唤下勉强醒来,也是赖在床上不肯起来,早餐来不及吃,上幼儿园经常迟到。家长还反映这些孩子昨上睡得很迟,大多在10时后才上床,到11时才能入眠。其实,正是迟睡造成了孩子赖床。

有研究表明,1~3岁的孩子每天要睡11~12个小时,4~7岁的孩子要睡10.5~11个小时。如果晚上11时入眠,第二天早晨7时起床,那每天的睡眠时间才8小时,这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非常不利。

促进孩子长高的一种激素–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在睡眠中,尤其是在熟睡时。如果孩子经常失眠的话,就会影响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一两年后,这些孩子的身高将明显低于睡眠充足的孩子。许多父母很关心孩子的身高,却往往忽视了孩子每天的睡眠时间,大家知不知道睡眠和学习与记忆有什么关系

造成孩子睡眠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大多与家长的生活习惯有关。如果孩子有单独的卧室,可以安排他早些睡觉。若是与父母同寝一室,父母就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睡眠的氛围,把室内的灯光调得暗一些,孩子上订前尽量不要和他交谈。有的孩子晚上看了一些刺激情的电视节目,就会回忆电视中的惊险场面,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因此很难入眼。所以,在临睡前应避免让孩子看这类节目。

睡眠不足会引起近视吗?

儿童近视与睡眠不足有一定关系。青春前期是近视眼形成的高峰。支配眼睛局部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失去平衡,是近视眼形成的病理基础。如果儿童睡眠不足,就可能引起全身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影响眼部的神经,引起眼睛睫状肌调节功能的失调,导致近视。

因此,卫生专家建议,在青春前期这段时期,每天应睡足9~10个小时。如果有可能,中午也要睡上半小时或1小时,这对于预防儿童近视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