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主页 > 特色疗法 > 头颈肩腰腿痛疾病 > 颈椎病 >

各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时间:2013-10-17 14:00来源:然道国医

[各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颈椎病的分型

       颈椎病的分类分型方法较多,根据临床诊断治疗的需要,当前在颈椎病分型上有不同的标准,被普遍认同的有如下分型;

       1、神经根型:麻木型  根痛型  萎缩型 

       2、脊髓型:四肢瘫型  截瘫型  交叉瘫型  三肢瘫型  脊前动脉型

       3、椎动脉型:慢性椎动脉供血不足型  急性椎动脉供血不足型

       4、交感神经型:颈交感神经激若型  颈交感神经麻痹型

       5、其他型:食管受压型  膈神经受累型  喉返神经受累型

       6、混合型:任何两型或两型以上

 

各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颈型颈椎病  本型颈椎病临床最为常见,多在夜间或晨起时发病,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倾向,多与长期低头的职业或颈部不良习惯姿势有关。

       病因病理:本型颈椎病的病因是损伤。基本病理是椎间盘退变,椎体移位,小关节错缝。最常损伤的肌肉是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前斜角肌、椎旁肌等。
 

临床表现

       症状:颈项强直,酸胀疼痛,较重者颈项肩背疼痛板硬,颈部前屈后伸旋转侧偏等均感困难。部分患者疼痛伴有一过性上肢麻木,但无肌力下降及行走障碍,且这种疼麻不超过肩。如合并斜角肌损伤,可有上肢放射性疼痛和麻木。头痛常见部位为顶枕部和偏侧头痛。

       体征:①颈部活动受限,急性期损伤广泛者颈部各向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均可受限。②颈项部肌肉压痛,常见颈椎旁肌肉、斜方肌、胸锁乳突肌以及冈上、下肌等有压痛,如继发斜角肌痉挛则斜角肌有压痛。

       影像学检查:早期影像学检查可无明显异常。部分患者颈椎X线片可见生理曲度变直、消失甚或反折;侧位功能位片可见轻度梯形变或屈伸活动度较大。MRI可见椎间隙稍狭窄,髓核后移。

       (3)诊断要点

           1)颈项部酸、痛、胀等症状及颈部压痛点。

           2)X线片有颈椎曲度改变、轻度位移、不稳定等。

           3)应除外其他疾病,如落枕、冻结肩、肌筋膜炎等。
 

2.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传统的颈椎病。

       (1)病因病理::本病多因颈部软组织劳损、外伤、骨赘形成、韧带劳损、关节囊松弛、椎间关节变异等,造成椎间孔缩小,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椎间孔缩小分前后径与上下径缩小。前后径缩小,主要是纤维环破裂、髓核后突、椎体后缘骨赘和上下关节突移位突人椎间孔内或椎体滑移所致;上下径缩小主要是椎间盘变性引起椎间隙狭窄所致。

       (2)临床表现:由于脊神经从脊髓发出时分为前根与后根,汇合后再分为前支与后支。根据神经根损伤的部位和临床表现不同分为根痛型、麻木型及萎缩型,临床可并见。

       1)根痛型:此型形成原因是脊神经汇合处受到损害,感觉运动均受累.

       症状:典型的根性疼痛。根性疼痛范围比较广泛,头、颈项、肩胛背、上胸及上肢等均可出现疼痛,可因咳嗽、打喷嚏而诱发或加重。根据神经支配的区域不同而出现不同部位的疼痛,如C4以上,疼痛主要表现在颈丛神经分布区域如头、颈、项背部;c。 -T真神经根受损疼痛主要表现在臂丛神经分布区域如颈、肩、臂、手部位。

       体征:

       ①颈部活动受限,有明显的方向性,向健侧转颈时症状加剧,所以患者屈肘凝肩、头向患侧倾斜。

       ②颈肩背部有明显的压痛点,这种压痛点局部阻滞效果不好或有暂时效果,但很快恢复疼痛。

       ③臂丛神经牵张试验阳性。

       ④头部叩击试验阳性:患者坐位头直立,检查者左手置于患者头顶部,右手用拳头以适当的力量叩击左手,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出现患肢疼痛或麻木者为阳性。

       ⑤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患者坐位头向患侧倾斜,检查者双手置于患者头顶部逐渐缓慢加压,使椎问孔压缩变小,病变处神经根受压而出现放射性疼痛者为阳性。

       ⑥腱反射异常:主要检查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腱反射为主,应两侧同时检查对比。肱二头肌的支配神经为脊髓C5、C。节;肱三头肌的支配神经为脊髓C,、C。节。早期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较轻,多出现腱反射活跃;中晚期神经根受压迫较重,多出现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若出现腱反射亢进之病理征象者,则合并脊髓损害。

       ⑦感觉障碍: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早期或急性期多出现支配区域感觉过敏;压迫较重或时间过久,神经支配区域感觉减退。检查感觉障碍的区域可推测受损的神经根。

       ⑧肌力、肌张力改变:检查肌力肌张力应两侧对比。早期神经根受压迫较轻,肌力正常,肌张力因神经根受到刺激表现肌张力增高;中晚期神经根受压较重,支配肌肉的神经受到抑制,肌力、肌张力均减低。
 

参插配图片:
 

       2)麻木型:本型形成原因是脊神经后根受到损害,感觉受累为主。

       症状:本型隐性发病,以中老年多见,主要表现是受累神经支配区域出现麻木,多见于中下颈段。

       体征:

       ①颈神经根牵张试验阳性。后仰位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患者坐位,头稍稍向后仰,检查者将手置于患者头部并纵向施加压力,若出现患肢疼痛或疼痛加重者为阳性。颈椎间孔分离试验:有根性疼痛和麻木的患者,患者取坐位,检查者用双手托起患者的下颌及枕部,并逐渐向上牵引,若原有的疼痛麻木减轻或消失为阳性。

       ②受累脊神经后根所支配的皮肤节段感觉障碍。

       ③腱反射正常,肌力、肌张力正常。

       3)萎缩型:本型形成原因是颈椎椎体后缘骨赘压迫脊神经前根所致,以运动受累为主。

       症状:本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主要以运动障碍为主,初期表现为患肢肌肉松软无力,,逐渐出现肌肉萎缩,以大小鱼际肌多见。

       体征:

       受损神经支配的肌肉萎缩,有压痛点。

       ②肌力减退,肌张力下降,且有明显的的肌筋膜激点。

       ③腱反射减低。

       (3)辅助检查:神经根型颈椎病辅助检查用来帮助诊断与鉴别诊断。

       1)x线片:

       ①侧位片可观察到颈椎曲度的改变,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甚至呈后凸畸形;椎间隙变窄、椎体滑移、椎体前后缘骨刺形成、项韧带钙化;过伸过屈位砚椎体不稳。

       ②斜位片可观察椎间孑[的大小和变化,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增生、上关节突增生肥大或前突。

位片可了解椎体的旋转移位等。

       2) CT:可了解病变处椎间盘侧方突出情况,以及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对管径的影响。

       3) MRI:可了解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对硬膜囊脊髓的影响。

       4)肌电图:神经根型颈椎病肌电图无异常,主要用于运动神经元疾病、进行性脊肌萎缩症与根性颈椎病萎缩型的鉴别。

       (4)诊断要点

       1)根性症状\体征与病变节段相一致,与病变节段相关联的肌肉、肌筋膜改变直接相关。

       2)颈神经根牵拉试验、后仰位椎间孔挤压试验、头部叩击试验等检查阳性。

       3)影像学检查所见与临床表现一致。

       4)排除颈椎外其他病变。
 

3.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相对其他型较少见,但临床症状严重,致残率高,早诊断早治疗对本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1)病因病理

       1)外伤:本病约20%的患者有外伤病史。外伤导致颈椎闯盘脱出、血肿压迫、脊髓震荡或挫伤等,引起脊髓损伤发生变化。

       2)椎体后缘骨赘:多由陈旧性外伤、手术、慢性劳损等相关肌肉、肌筋膜的损伤至椎体慢性磨损所致,椎体后缘骨赘易于压迫脊髓形成损伤。

       3)根袖粘连:外伤或慢性炎症使根袖发生粘连,对脊髓有束缚作用。

       4)椎体移位:椎体移位后椎管前后管径缩小,形成脊髓压迫。

       5)黄韧带肥厚:老年人椎间盘失水萎缩,小关节退变,若黄韧带肥厚则易发生皱叠在椎管内压迫脊髓。

       6)先天性椎管狭小:经研究证明,先天性椎管狭小是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2)临床表现:脊髓型颈椎病,因运动、感觉、自主神经、脊神经血管等都可能受损,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初起颈部症状不明显,易于误诊或漏诊。

       1)症状:临床症状主要有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等。运动障碍:主要因锥体束受挤压或脊髓前动脉痉挛缺血所致,表现为运动障碍,常见手足无力,以下肢明显,双下肢发紧发沉,抬步沉重,行走不稳或不能快步行走,足下有踏棉花之感觉;手握力较差,持物不稳易于坠落,不能写小字,,手指不能做精细动作;胸部和腰部可有束带感或负重感。根据脊髓受压部位不同,运动障碍可分以下几类型:①四肢瘫型:特点是下肢为中枢性瘫痪,上肢可为中枢性瘫痪或为周围性瘫痪;下肢瘫痪出现早且重,上肢瘫痪出现晚且轻。②截瘫型:若受累的颈脊髓较低,仅表现双下肢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③三肢瘫型:常见一上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④偏瘫型:同侧上下肢瘫痪。⑤交叉瘫型。⑥脊髓前动脉型:运动障碍表现为上下肢瘫痪,感觉障碍表现为痛温觉减退而深感觉存在。⑦脊髓半切征:即病变部位水平以下同侧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深感觉障碍,对侧的痛觉和温度觉缺失。

       感觉障碍:为脊髓丘脑束受累所致。其特点有:①由下向上发展;②不完全性;③感觉分离现象;④多伴运动受累等。伴有共济失调者,主要表现站立不稳,黑夜或闭目行走时左右摇摆。

       自主神经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表现为病变肢体怕冷、酸胀、浮肿、血运障碍;尿频、尿急、尿潴留,大便秘结或失控等。

       由于脊髓型颈椎病出现明显的症状已属晚期,治疗恢复不易,故早期发现对治疗有重要价值。有学者认为,40岁以上有下列临床表现之一者,应怀疑本病。①下肢无力,迈步发紧,肌肉跳动,初期症状时好时坏,呈波浪式进行性加重,活动逐渐困难,并有上行发展趋势,最后出现上肢无力者。②逐渐出现四肢痉挛性瘫痪或三肢瘫,下肢重于上肢者。③偏瘫无颅神经障碍及语言障碍者。④躯干及下肢麻木,逐渐上行发展,并伴有尿频、尿急者。⑤慢性起病的脊髓半切性瘫痪。⑥确无梅毒史,走路不稳,脚如踏棉,晚上无灯光步行更困难者。

       有上述六种症状之一,又有下列六种症状之一者,应首先想到本病,并提示可能为混合性颈椎病。⑦反复发作性失枕。⑧一侧或双上肢臂丛神经痛。⑨有慢性头痛吏,头痛部位主要局限在枕部。⑩头晕、耳鸣、听力减退、近事遗忘,或有猝倒发作史。⑨上肢酸、麻、胀夜间加重,晨起时手胀握拳困难,活动后好转。⑩有Homer征或反Homer征(瞳孔散大、眼球胀鼓感)。

       2)体征:根据病情,主要检查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如感觉、肌力、肌张力、腱反射、病理征。检查特点:①下肢一定是下运动神经元瘫痪;②瘫痪多为不完全性;③感觉障碍平面低于病变部位且不整齐;④屈颈试验阳性。根据脊髓受压的部位分为三型::中央型、周围型、前中央血管型。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对判断病情、了解预后和治疗效果有一定帮助。轻度:患者可坚持工作。中度:已丧失工作能力,但个人生活能够自理。重度:患者工作生活能力均已丧失。

       3)辅助检查

       X线片:①椎管矢状径:有学者认为,椎管矢状径小于12mm时易于发病。②骨赘形成:受损节段椎体后缘可见骨赘。③椎体后缘台阶形成:颈椎失稳移位,椎体后缘弧形连线中断,形成台阶样变。

       CT:可了解椎体后缘骨赘、椎管矢状径的大小、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钙化、颈椎间盘突出等情况,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性。三维CT重建可判断致压物的大小和方向。

       MRI:本型颈椎病在MRI上可清楚显示椎间盘突出、骨赘、变性的黄韧带、后纵韧带骨化对硬膜囊和脊髓的压迫程度,椎管的矢状径测量,脊髓的水肿、软化、囊性变等。

       肌电图:受累平面神经根支配的肌肉,可出现去神经电位及多相电位。如合并锥体外系统损害,可出现群发型电位。

       腰穿:了解梗阻情况,,主要做奎肯试验。奎肯试验通畅,梗阻可能性较小但非绝对。

       脊髓造影:了解病变的性质、部位、脊髓受压程度,对治疗和判断预后等均有意义。

       (3)诊断要点

       1)颈脊髓受损的临床表现。

       2)影像学检查显示椎管狭窄,颈椎退行性变。

       3)除外肌萎缩侧索硬化病、椎管内肿瘤、末梢神经炎等。
 

4.椎动脉型颈椎病  本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而又复杂的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据我们的临床观察本病正在年轻化。

       (1)病因病理

       1) 软组织病变:软组织痉挛收缩可直接压迫椎动脉,特别是枕下三角的大直肌、小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的痉挛收缩易压迫椎动脉;软组织损伤后刺激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痉挛缺血。

       2)血管病变

       血管形态改变:颈椎退变椎间隙狭窄,颈椎总的高度降低,椎动脉相对过长;加之颈椎活动度较大,椎动脉受牵拉变长,当动脉硬化弹力减弱,长度增加。椎动脉总长度过长,长则必曲,造成血管迂曲血流缓慢。

       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导致血流减少,当有外来因素刺激时出现缺血症状。

       动脉炎:炎症使动脉管腔狭窄,供血减少。

       3)骨质增生: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可直接压迫椎动脉;后关节的上关节突增生或该关节突单纯向前移位,使椎间孑乚缩小椎动脉受压。

       4)椎体移位:旋转移位、前后移位、左右移位均可使椎动脉受压。

       5)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椎动脉管壁富有交感神经纤维,当交感神圣受到刺激,引起椎动脉收缩而出现缺血症状。

       以上五种病因其根本来自于第一条软组织改变(包括并存于软组织内的结对组织筋膜),特别是肌筋膜组织的改变起到了引发以下四种病因的产生。

       (2)临床表现

       1)症状体征:本型临床表现症状较为复杂多变,其特点是发病后脑部症状多于四肢症状,对脑力的影响大于体力的影响,症状的出现与颈椎活动有密切关系。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一类是自主神经症状。椎-基底动脉缺血临床常见的有以下几类症状。

       头痛:占70qo左右,以偏侧头痛为主,一般局限在枕部或顶部,,也可向同侧颞部、面深部、耳部、牙部放射。疼痛的性质多为跳痛、胀痛,是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侧支循环血管扩张所致。

       眩晕:占45. 5% - 90%,是本型颈椎病的常见症状,眩晕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自身旋转或感觉周围景物旋转,走路不稳等,轻者仅表现为头晕。头部旋转活动诱发或加重眩晕,是本型颈椎病的特点,因颈部旋转活动是以c,、C2为枢纽,椎动脉在此有两次几近直角的转折,又椎动脉沟也影响椎动脉的活动。正常情况下,头向右转时,右侧椎动脉血流量减少,而左侧椎动脉血流量增加以代偿供血维持大脑正常血液供应,反之亦然。若有其他原因使患侧椎动脉本身供血不足,头转向健侧时,健侧血供瞬间减少,患侧椎动脉失代偿,即可引起脑缺血出现眩晕症状。

       耳鸣听力减退:占80070— 90%,临床多见,发病可以是一侧,也可双侧。有的患者以耳鸣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长期治疗无效;有的病情较重可出现耳聋。耳鸣的性质是多样的,如流水声、蝉鸣声、钟表滴嗒声、汽笛声,也有患者感觉脑内有杂音,这是基底动脉发出的内听动脉供血不足所致。少数患者有短暂的听幻觉,与颞叶缺血有关。

       视力障碍:占40%左右。轻者表现为视力模糊、视力减退、复视、幻视等;重者可突然失明或弱视。经常有这样的病例,患者长期视力模糊,视觉影像不清晰,经手法矫正复位后,眼前突然亮起来。这是因椎-基底动脉缺血导致大脑皮质视觉投影中枢血流量低于视区脑组织正常代谢需要所致,血供恢复视力就可恢复。脑于内的第3、4、6颅神经核缺血或内侧纵束缺血,可出现复视。

       运动障碍:锥体束缺血,可出现肌力减退,重者可出现不完全性瘫痪;;延髓缺血舌咽神经受损可出现吞咽障碍、喝水返呛、声音嘶哑,舌下神经受损舌肌运动障碍,表现为伸舌不能或伸舌偏歪;副神经受损斜方肌及胸锁乳突肌运动障碍,颈部活动不灵、斜颈或颈部无力、头重、抬头困难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平衡障碍。

       感觉障碍:面部、口周、舌部可出现麻木或针刺感,亦有四肢麻木或半身麻木,也有出现半侧肢体酸痛者。

       精神症状:睡眠障碍,失眠或多眠、多梦易惊;精神抑郁或兴奋;短暂性行为失常等。

       猝倒:约15% -20%。无任何先兆,在行走过程中,回头转颈时,突然头晕、下肢无力而倒地,但神志清醒,无意识障碍;发作时间短,数分钟内自然恢复;可反复发作。这是由于椎动脉急性缺血使脑干下部锥体交叉缺血所致。

       记忆力减退:占50%左右,近事遗忘明显。

       自主神经症状:椎动脉邻近有交感神经纤维及交感神经节,,椎动脉管壁也富有交感神经纤维,因此椎动脉受到刺激,就会引起该处交感神经兴奋而出现胃肠、呼吸及心血管紊乱症状,如恶心、呕吐、胸闷、、呼吸节律变化、心律失常、汗腺功能失调等,;。若延髓内网状结构受累,可出现Homer征即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下陷。

       2)影像学检查

       X线片:①正位片:主要观察钩突关节突出的骨赘,颈肋及颈椎横突情况。②侧位片:主要观察椎间隙是否狭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椎体移位。③斜位片::钩突关节骨赘的大小及对椎间孔的压迫程度,后关节是否向前突入椎问孔内。④张口正位片:寰齿侧间隙是否左右对称,C2棘突是否居中、有无偏歪。⑤动力位片:动力侧位片可了解颈椎动态情况,有无椎节活动性移位影响椎动脉。

       椎动脉造影:适用于需要确诊或需手术治疗的患者检查,可观察椎动脉弯曲、扭转或压迫的情况。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常规椎动脉造影安全、、并发症少,是目前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用方法之一。能够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在活动的头部中立位、左右旋转位时作动态观察椎动脉的变化情况,了解椎动脉的狭窄程度。

       MRA:是目前检查椎动脉供血不足的最好手段。MRA无需造影剂,能直观的、多方位的显示椎动脉全程。

       (3)诊断要点

       1)颈性眩晕,可有猝倒病史。

       2)旋颈征阳性。

       3)颈椎x线片有椎动脉损害的异常所见。

       4)多伴交感神经症状。

       5)除外眼源性眩晕、耳源性眩晕。

       6)除外椎动脉l、3段供血不全、神经官能症与颅内肿瘤等。

       7)确诊、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
 

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1)病因病理:交感神经在颈部有三个神经节,分布在颈部的上中下不同部位。颈上神经节:在C2、C3横突之前,头长肌表面,颈内动脉之后。颈上神经节后神经纤维分为颈内动脉丛、海绵窦丛、大脑中动脉丛、眼丛、睫状神经节、迷走神经颈静脉神经节、结状神经节、舌咽神经岩神经节等。

       颈上神经节还发出神经纤维分布于咽喉、食管、心脏、膈等。

       颈中神经节:位子C6椎横突前,节后纤维分布于C4、C5、C6神经、甲状腺、心脏等。

       颈下神经节:位于锁骨下动脉后方,靠椎动脉起始部位,常与第1胸节融合形成颈胸神经节。颈下神经节节后纤维分布于心脏、椎动脉、c。、C7, C8神经等。

       颈部受到损害,刺激颈部硬脊膜、后纵韧带、小关节、颈神经根、椎动脉等组织,均可影响交感神经而发病。

       (2)临床表现:本型颈椎病表现复杂,症状差别较大,甚至症状互相矛盾。

       头部症状:头痛可表现为偏头痛、枕部痛、颈项肩部痛,感冒、受凉、疲劳、失眠及月经期易于诱发头痛。头痛与头颈部活动无关,按摩可使疼痛减轻。也可表现为头晕头胀头重,头皮发麻,有时触摸头发感头皮疼痛。

       五官症状:①眼部:睁眼无力、瞳孔扩大、眼球胀痛、流泪、视物模糊、飞蚊症、眼前冒金星,或眼球内陷、眼干涩、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等。②鼻咽部:鼻腔疼痛、咽部不适或有异物感,慢性鼻炎或咽炎等。③耳部:耳鸣、听力减退或耳聋,耳内疼痛等。④其他:如舌麻,面部充血、无汗,流涎等。

       血管:交感神经受刺激在血管可表现为痉挛或扩张。血管痉挛表现为:肢体发凉发木,局部皮温下降,遇冷可出观刺痒感或麻木疼痛,肿胀。血管扩张表现为:肢端发红肿胀、烧灼感、喜冷怕热、疼痛或痛觉过敏等。

       心脏:心律失常,可见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或两者交替出现;胸前不适、胸闷、心前区疼痛,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正常。

       血压异常:表现或为高血压,或为低血压,或血压不稳定忽高忽低。

       汗腺分泌障碍:多汗或少汗;可以是局部,可以是全身,可以是一个肢体,也可以是半侧或半截身体。常伴有半身酸痛、胀麻,以手部胀显著,夜间或晨起较重,起床活动后减轻。

       括约肌异常:发作时出现尿频、尿急、排尿不尽,发作后消失。

       其他:三叉神经痛、眼阵发性跳动、共济失调、胃肠功能紊乱、闭经、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差等。

       (3)诊断要点

       1)有头面、颈、上胸、上肢、心脏等部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2)伴有颈神经根或脊髓受损的临床表现,或颈椎病的影像学改变。

       3)颈胸神经节阻滞或颈部硬膜外阻滞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
 

6.其他型颈椎病  根据损伤的部位和表现,除前几型颈椎病外,还可见以下几个特殊类型的颈椎病。

       (1)食管压迫型:本型颈椎病发生的原因是椎体前缘骨赘刺激或压迫食管,导致吞咽困难为主的疾病。摄侧位 x线片或吞钡透视可确诊。

       (2)膈神经受累型:颈部骨赘或前斜角肌痉挛,压迫膈神经或膈神经干及分支所致。

       膈神经痉挛为主者表现为:颈胸(甚至上腹部)、锁骨上下疼痛,性质为传导性刺痛或烧灼痛。疼痛与颈部活动有关,多伴有胸闷、呼吸短促、呃逆等,适当运动可使症状减轻。检查患侧锁骨上、膈神经干及神经根有压痛,并向胸部放射。心电图检查无异常。

       膈神经麻痹为主者表现为:意识性叹息样呼吸,多在入睡前或休息时发生,,适当活动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胸透视可见膈肌活动度减弱。

       (3)喉返神经受累型:颈椎椎体前缘的骨赘或颈部肌肉痉挛,压迫或刺激喉返神经,出现声音改变。临床主要表现为沙哑或失音,多伴有颈部疼痛及功能障碍;x线片可见椎体位移、骨质增生等。
 

7.混合型颈椎病  两型或两型以上颈椎病表现同见,称为混合型颈椎病。临床中常见以一型颈椎病为主,兼见他型。颈椎部位的损伤通常不是只损伤某一组织,而是多组织同时受损,在临床实践中也能体会到颈椎病错综复杂,诊断困难,但只要对颈椎病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抓住各型颈椎病的特点及鉴别要点,就能变复杂为简单,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鉴别诊断]

       颈椎病临床表现复杂,诊断困难,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偏头痛、组胺性头痛  偏头痛无“风池”穴压痛,无颈痛,影像学无颈椎病特征;组胺性头痛多夜间发作,常剧烈头痛惊醒,疼痛持续时间短,影像学无颈椎病特征。

       内耳眩晕  内耳眩晕症的发病年龄相对较轻,眩晕发作有规律性,伴有水平眼震,症状缓解后一切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前庭功能试验不正常。,颈部检查无异常。

       神经炎  多发性神经炎四肢末端感觉障碍,与颈部活动无关,颈椎无影像学改变;单神经炎可有疼痛麻木,但与颈部活动无关,无椎旁压痛,无影像学改变。
 

运动神经元疾病

       进行性脊肌萎缩症:以脊髓前角细胞变性为主,受累肌群有明显的肌束颤动,呈弛缓性瘫痪,无颈部板僵,颈部影像学无异常。肌电图对此有鉴别意义,颈椎病肌肉萎缩可出现去神经电位和多相电位;本病萎缩肌肉出现高振幅电位及同步电位。

       原发性侧索硬化:锥体束受损为主,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痉挛性截瘫或四肢瘫,有假性球麻痹征,如吞咽困难,发音不清,咽喉反射活跃,强笑等。

       肌萎缩侧索硬化:脊髓前角及锥体束均受损,上述两型损害混合存在。

       颈脊髓炎  有感染病史,多发于青壮年,起病急,症状重,急性期下肢多呈迟缓性瘫痪,1-2 周后可出现硬瘫,多伴括约肌障碍。脑脊液蛋白升高。

       脊髓痨  有性病由及冶游史,典型表现为闪电样放射疼痛,下肢明显。颈脊髓痨可先出现上肢闪电样放射疼痛。感觉性共济失调,即闭目和夜间不能行走,膝腱反射消失。可有阿-罗氏瞳孔,即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而调节会聚反应正常。

       7.颈部肿瘤  多发于老年人,形体消瘦或恶病质,起病缓慢,呈进行性加重,无自行缓解,影像学检查常能发现异常。

       冠心病  颈椎病心前区疼痛,类似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又有称“假性心绞痛”,但不像冠心病那样有心电图的改变和扩冠药物治疗有效。

转载需注明出处:然道国医 http://www.xiaozhendao.com/rdgy/teseliaofa/tjzytt/jingzhuibing/319.html
上一篇:颈椎病【治疗思路与方法】
下一篇:颈椎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针刀医学临床问题解析
颈椎椎间关节错位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病
01-21
肩周炎患者除局部针刀加手法治疗外,
02-24
为什么许多头昏或头晕患者,手按风池
01-21
股内收肌群耻骨附着处损伤有哪些临床
03-31
关节炎病人为什么能预知天气变化?
01-12
何为牵涉痛?常见的牵涉痛部位在什么
12-29
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和髌韧带与脂肪垫
04-16
针刀治疗后,有些患者的症状反而加重
01-16
疼痛病症解析
什么是慢性腰肌劳损?
12-25
什么是项背部肌筋膜炎?
12-05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01-05
什么是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01-09
什么是颈部外伤后综合征?
12-02
什么是腰椎间盘源性腰痛?
01-08
什么是棘上、棘间韧带损伤?
12-25
什么是胸椎间盘突出症?
12-19
然道简介
然道国医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以无痛精针刀疗法、穴位埋线疗法、古方脐腹疗法、热敏灸疗法等核心技术,统称然道国医四大疗法。集医疗、特色培训、技术研发、医疗投资管理等多个产业板块于一体,其中医疗...[详细]
然道动态
随机浏览
...